1、感知运动阶段(出生-2岁)。
(资料图片)
2、相当于婴儿期。
3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。
4、本阶段主要特点是: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,构筑动作格式。
5、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: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。
6、2、前运算阶段(2-7岁)。
7、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: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,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,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。
8、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(2-4岁)与直觉思维阶段(4-7岁)这样两个小阶段。
9、3、具体运算阶段(7、8-112岁)。
10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,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,出现了可逆性(“运算”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可逆的动作),能解决守恒问题,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。
11、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,包括组合性、逆向性、结合性、同一性、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。
12、但由于这一阶段的运算仍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,所以,其运算还是零散的、孤立的,难以组成完整的系统。
13、4、形式运算阶段。
14、亦称命题运算阶段。
15、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: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,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,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,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,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,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。
16、在这一阶段里,尽管儿童少年并未意识到某些形式运算结构的存在,但能运用这些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。
17、扩展资料:一、皮亚杰理论概述在心理学上、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,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,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,皮亚杰在他的《智力心理学》一书中,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。
18、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: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,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。
19、2、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,如卡尔·彪勒(Karl Bühler)的早期观点。
20、3、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,如格式塔学派。
21、4、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,如联想心理学派。
22、5、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,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。
23、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,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,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,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。
24、二、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发展观,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: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,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;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,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。
25、2、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,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;由于各种因素,如环境、教育、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,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,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。
26、3、各阶段的出现,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,且有一定交叉。
27、4、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,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,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,有着质的差异。
28、5、在心理发展中,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,而是有一定的交叉。
29、6、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、新结构,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。
30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皮亚杰理论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